<2024. 04. 26 中正大學南島語典藏復振與數位學習上課心得>
影片一開始說明到情緒的表達,且其定義包含人的認知、情感、感覺的相關敘述。此外,關於達悟語的情緒表達,將其分為三大類:情感情況(affective conditions)、認知情況(cognitive conditions)、身體情況(physical conditions),且其分別也有細項,並與之分為九大項:身體狀態(physical and bodily state)、單純情感狀態(pure affective state)、情感行為狀態(affective-behavioral state)、情感認知狀態(affective-cognitive state)、單純認知狀態(pure cognitive state)、認知行為狀態(cognitive-behavioral state),而其中之感嘆詞(interjection)、髒話(curses)、隱喻跟轉喻(metaphor / metonymy)並無強調說明。
根據使用頻率將達悟語分為126種類,其中單純認知層面的情緒表達佔比最多;然而,情感認知(affective-cognitive)和認知行為(cognitive-behavioral)種類的使用頻率則是最低。此外,影片也將達悟語跟菲律賓語當中的情緒表達相比較,並發現了達悟語跟菲律賓語對於情感表達的方式十分相近,且大多說明負面的敘述較正面的敘述為多,也說明只有關於罪惡感的層面表達在達悟語中是較為缺乏的。當說明完兩種語言對於情感的表達,影片提出較重要的情緒為焦慮、憤怒、開心等,而較不重要的則為疲累、害羞等敘述。
透過分析一個語言的情緒表達,學習者可以得知在此語言當中注重的表達為何,同時也可以透過其特性與自己的語言作為對比,以更加認識不同語言對於表達情緒的異同性質。
此影片強調動作事件的說明,根據talmy(2000)將語言分為動詞框架語言(Verb-framed langages)和衛星框架語言(satellite-framed language),其中前者又可稱為路徑動詞(Path),意即動詞包含了方向路徑,如: 西班牙文之 go in / go out ;然而,後者又稱為方法動詞(manner),其動詞後多表述方法的敘述,如: the dog ran / across the street。
此外,在動作事件的敘述中,需要包含四種成分,如:位移體(figure)、位移參照點(ground)、軌跡(path)、位移(motion)。在達語語中具有路徑動詞與方法動詞兩種的呈現,以及也具備了同時包含路徑跟方法的動詞用法,故可得知達悟語為一種路徑顯著(path-salient)的語言。除此之外,達悟語也可以透過manner + path 或是 path + manner之順序來呈現語句。
透過理解達悟語之動作敘述,我們可以更加理解達悟語句子的動作事件呈現的特性,並讓學習者理解在構句時之擺放順序要如何呈現較佳。
Comments